核心提示:孝,是一種美德,更是一種文化。孝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,古往今來,在弘揚傳統美德,維系家庭和睦,增強民族團結,構筑和諧社會方面,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。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”、“慈母手中線,游子身上衣。”、“誰言寸草心,報得三春暉。”、“無情未必真豪杰,憐子如何不丈夫。”,這些古訓一次次提醒著世人“孝道”的可貴。這其中,元代郭居敬編錄的《二十四孝圖》從不同角度、不同境遇出發,描述了感動世人的二十四個行孝故事。從本期起,小編為您慢慢道來這24個故事,讓您在閑暇之余感受傳統美德的溫情意,增進愛老敬老的正能量。
二十四、滌親溺器
【原文】
宋黃庭堅,元符中為太史,性至孝。身雖貴顯,奉母盡誠。每夕,親自為母滌溺器,未嘗一刻不供子職。
詩贊:貴顯聞天下,平生孝事親。親自滌溺器,不用婢妾人。
【譯文】
黃庭堅,北宋分寧(今江西修水)人,著名詩人、書法家。雖身居高位,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,每天晚上,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(便桶),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。